在一片外资撤离中国的潮流中,日本便利店异军突起,大举进攻中国市场。
逐利是企业永恒的定律,在国际制造业纷纷加速撤离中国转而进军东南亚地区之际,日本便利店为何选择扎根中国,并不断加大注码?
我们先来看看有关数据。据中国有关行业协会数据显示,去年中国便利店数量同比增长13%,达到约10.6万余家。销售额同比增长23%,达到1905亿元人民币。
从数据中,我们可以看到便利店形势一片向好。的确,无论虚拟网店如何发展,作为最后一个不会消亡的实体超市,便利店的作用无可取代。尤其在中国,相对于已经饱和的日本便利店市场,中国便利店行业发展潜力巨大。
据了解,日本全国大约有5.5万家便利店,市场饱和度已经很高。雪上加霜的是,日本的劳动人口逐年下降,劳动力缺口越来越大,无法满足便利店的需要。在日本,大约每2300人就有一家便利店; 每家便利店需要大约20名兼职员工来经营,这令在日便利店经营艰难。日本的三大连锁便利店正面临**的瓶颈。
嗅到国内便利店广阔前景的日本,同时也为了摆脱其在日本国内的发展困境,日本便利店正在大举进**国市场。今年年初至今,日本全家的股价已累计下跌近20%,为了把战场转移到中国,全家更是关闭了他们旗下在日本的664家便利店。
日本的便利店成员,正在加快“划分着自己的疆土”。
全家计划到2024年达到1万家店;
罗森计划从目前的约千店规模,到2020年达到3000家,到2025年达到1万家店;
7-11则希望每一到两年在一个新城市进行布局,在主要城市每年新开30~40家门店。
中国国内便利店这个大饼除了日本心动,中国企业也有计划拿下。今年4月,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表示,未来五年京东将在全国开设**过100万家京东便利店,其中多数会在以前电商覆盖不到的农村地区。
看来,未来便利店市场将掀起一场激烈的竞赛。这也许并非坏事。国外便利店成员大举进**国,客观上也会刺激中国本土零售超市不断优化自身的服务质量。同样的,本土超市的无现金支付,也必然迫使这些外国零售店改变收款方式,节约成本提高经营效率。